产品资讯
注射用放线菌素 D 有哪些不良反应
导读:注射用放线菌素D有一些不良反应,患者需警惕骨髓抑制、胃肠道反应、脱发等不良反应,同时关注肝肾功能及血管安全。日常生活中,患者应加强自我管理,严格遵循医嘱用药。
  霍奇金病,又称霍奇金淋巴瘤,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,属于淋巴瘤的一种特殊类型。它主要影响淋巴系统,包括淋巴结、脾脏、骨髓等,并可能扩散至全身。
 
  注射用放线菌素D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,需要患者及医护人员密切关注。
 
  1.骨髓抑制:为剂量限制性毒性,放线菌素D可能导致骨髓功能受损,表现为血小板及粒细胞减少。这种减少通常在给药后10至21天达到最低点,其中血小板的下降尤为明显。骨髓抑制可能增加出血和感染的风险,因此需定期监测血常规,必要时采取支持治疗。
 
  2.胃肠道反应:当每次给药剂量超过500微克时,患者可能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。此外,少数患者还可能出现口腔溃疡,影响进食和口腔健康。这些症状通常在用药数小时后开始,有时可能较为严重,被视为急性剂量限制性毒性。
 
  3.脱发:脱发是放线菌素D治疗的常见副作用之一,通常在给药后7至10天开始显现。虽然这一反应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,但它是可逆的,患者无须太过担心。
 
  4.其他可逆性反应: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胃炎、肠炎等消化系统症状,以及皮肤红斑、脱屑、色素沉着等皮肤反应。此外,肝肾功能损害也是可能的不良反应,但幸运的是,这些反应大多可逆。
 
  5.血管外渗的损害:如果药物在输注过程中不慎漏出血管,对周围软组织可造成损害。因此,在输注过程中需严格监控,确保药物正确进入血管,避免外渗。
 
  对于接受注射用放线菌素D治疗的患者而言,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和用药时的注意事项同样重要。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包括均衡饮食、适量运动、充足休息等,以增强身体抵抗力,减轻化疗带来的不适。同时,需定期监测血常规、肝肾功能等指标,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。
 
  在用药时,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,按时按量用药,不得擅自更改剂量或停药。对于可能出现的胃肠道反应,可采取分次给药、使用止吐药物等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。对于脱发等心理影响较大的副作用,患者可寻求心理支持,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。
展开阅读全文
相关文章

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:(粤)—非经营性—2020—0210
@2005~2025 广州百济新特药业连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
服务热线:400-168-0606